什么是降準?
降準指的是央行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。通俗來說,意思是在商業銀行收到一筆存款后,就一定要按央行規定將一定比例的資金交由中國人民銀行保管,這筆資金就叫作存款準備金。而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的意思就是銀行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,少交一部分資金給中國人民銀行保管。
舉個例子,以前央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10%,如果商業銀行在收到一筆1萬元的存款,那么按照比例,就要將1000元交由央行保存,而剩下的9000元,商業銀行就能夠用來自由放貸,然而在央行降低1%存款準備金率后,那么商業銀行只需要繳納存款資金的9%由央行保管,如果商業銀行還是受到1萬元存款,那么它就要上交900元給央行保管,這樣商業銀行可以自由放貸的錢就增加了。
發展歷程
2019年9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已經釋放了“降準信號”。會議指出,堅持實施穩健貨幣政策并適時預調微調,加快落實降低實際利率水平的措施,及時運用普遍降準和定向降準等政策工具,引導金融機構完善考核激勵機制,將資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,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。
2019年
降準時間:9月16日:2019年9月6日,央行網站發布公告稱,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,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,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.5個百分點(不含財務公司、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)。
政策效果: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,其中全面降準釋放資金約8000億元,定向降準釋放資金約1000億元[1];不包括三類金融機構:財務公司、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的法定準備金率為6%,是金融機構中最低的,已處于較低水平,因此此次全面降準不包含這三類金融機構。